设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而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早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一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供售电量长期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供电企业中名列第一,为大湾区的增长一极——广州,提供了基础性的能源供应。 但这是不够的,对于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如何实施改革转型,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则成为广州供电局这些年探索的核心任务之一。电力行业要怎样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大潮中完成转型,广州供电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开拓转型的急先锋 自2007年起,广州供电局便被南方电网设为“争创世界一流”的试点单位,对标香港中华电力公司、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等国内外先进电力企业。 2017年8月15日,广州穗能通综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穗能通”)成立,这是一项广州电网改革转型绕不开的一项重大举措。穗能通是广州供电局的全资子公司,它被视为广州供电局拓展战略新兴型竞争性业务的主力军,承担着广州供电局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的重要使命。 “目前,穗能通主要拓展新能源、网络通信两大板块。”穗能通企管部主任吴国玥介绍说,成立一年来,公司各项业务蓬勃发展,迅速由试水起步走向发展壮大。 据了解,在新能源板块,穗能通公司专注绿色发展,整合在售电、分布式能源、充电桩运营等领域的独特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综合能源利用解决方案。 吴国玥举例说,广州供电局通过穗能通、设计院、南方投资集团等,深度介入研发、制造、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为穗能通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发展争得了先机。 今年,穗能通与广州市公交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对全市公交充电站进行统一运营,在公交充电领域保持龙头地位,有力支持广州市在2018年底前将全市1.4万辆公交车全部更换为电动车的计划。目前穗能通运营充电桩约2000个,年底前将达到5000个,其中1000余个直流快充桩数量在广州位居首位。 同时,穗能通公司在市场化售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冷热电三联供、电力技术服务等领域快速布局,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初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在网络通信板块,穗能通公司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借助覆盖广泛的电力网与光纤网,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除传统电信运营、IDC 业务外,还为客户提供智能电网、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服务。 目前,穗能通公司光纤里程达到4340皮长公里,实现广州全覆盖,除三大运营商外光纤规模位居广州第一;运营的IDC机柜305个,年底达到1100个,未来三年将建成1万机柜。这为公司网络通信板块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现有硬件资源优势基础上,紧抓电网转型升级机遇,融入电网数据资源,聚焦电网智能化、精益化需求,孵化了一批网络信息合一、业务信息融合的创新产品。”穗能通负责智能应用业务的杨荣霞主任说,今年,穗能通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了智慧工地、智能电房等智慧系列品牌产品,提供解决方案,支持电网公司“向科技要人力,向管理要效率”。 “我们也在积极布局高端制造行业,通过引入优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尽快实现专利的产业化和市场拓展。”吴国玥介绍说,近期,穗能通公司与外部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将广州供电局两栖作业机器人这一科技成果进行产品化、产业化,预计2019年初实现生产线投产、产品下线。 “脱离了原有垄断性行业的封闭环境,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直接的市场竞争。以前意识是‘重建设、轻经营’,现在则更看重‘可复制、可扩展,有商业价值’的项目。”对于创业体会,穗能通主管新能源业务的王明春主任坦言。 下一步,穗能通将继续当好广州供电局转型先锋,以先进科技打造好智慧工地、智能电房等拳头产品,以优质服务拓展市场空间,以精益管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网络、信息全面融合的产业链,打造互联互通的智慧能源生态圈。 寻常百姓家的智能电力 智能小区是广州供电局在配用电方面一次重大升级。通过一条同时具有电力传输和光纤通信功能的电缆,便可“一箭三雕”地接入数据信息、电视、电话运营商,将互联网、电视网、电话网、电网融合为一张网。家居电器只要能通电,就能联网,只要联网,就可智能互动。 在直接服务于小区居民之外,“四网融合”还具备很强的分享性。光纤由供电局统一建设施工,其他运营商则可以直接租用,无需另行敷设线路,这样不仅能节约投资和运维费用,还可以提升其网络布点增速,据测算,其他运营商的投资和运维费用能降低30%以上。更重要的是,小区内的线路将大大减少,整体社会资源得到了节约,城市景观也获得了改善,以往电线、电话线、网线在楼宇间纵横缠绕的现象将得到缓解,生活变得更加智能。 智能在哪里?举个例子,计量装置的远程采集以及低压集抄全覆盖(远程读表),这不仅解放了抄表人员的双腿,也大大丰富了用户掌握自身用电信息量。 原本用电缴费的模式是:每隔几个月,消费者收到水表、电表、燃气表的收费单,再逐项缴纳这几种费用。消费者的用电量只有在缴电费的时候才知道,体感是一个月的,且自主查询比较困难,产生用电疑惑也不容易解决。 而现如今,在广州供电局建设的智能电网示范小区——广州增城中新知识城的家庭,住户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APP上查询用电情况,精确到每个日子,每件家用电器。这项客户满意度极高的服务,无形中也为节能做出了贡献,不少用户掌握到用电消耗较大的电器信息后,会不自觉地控制使用频率。 智慧用电的另一个体现是,用户用电产生的海量数据分析。比方说,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该小区实现了三表集抄和四网融合,通过智能电表和非入侵式监测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各项用电信息。 基于这项技术,用能信息会在智能用电综合管理平台上进行分析,统一生成发布电费、水费、燃气费账单,实时预测电力供给与消费情况,为电力用户提供更详实的能耗信息。此外,通过对住户的综合能耗排名,住户可以将自家用能情况在邻里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激发用户调整用能习惯,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智能小区对于供电公司人力成本的节约也是明显的。毫不夸张地说,用于远程采集数据技术的应用,“抄表员”这个工种将在未来消失。据悉,广州供电局已经解放了800名传统抄表员的工作。但与此相对的,用户用电产生的海量数据,产生了更旺盛的数据分析工作需求,这也是供电改革侧面带来的职业升级。 “智能小区”的成功打造,使得各区的住宅区都十分欢迎项目的入驻。目前广州市花都、增城、番禺区都在共同推进智能小区建设,广州其他各区也开展了选点工作,为光纤入户升级改造作准备。 “智能小区”对于广州供电局来说,不只是电缆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发展观念的转变:依靠技术革新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职能可以从低端劳务、中端生产转型为高端的研发设计,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引领行业进步。 工业区与商业区的摸索 当下,如何更高效地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增强公共服务的核心能力,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需要思考的问题。优质可靠的电力,就是检验广州作为枢纽型城市的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化明珠工业园智能微电网项目是广州供电局改革的另一个代表示范。项目旨在通过多能流综合规划、多元互动、协调控制与智能调度,提高一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率,打造园区内部可靠、清洁、高效的综合能源系统。 广州供电局建立了“供能企业—用户”协同的园区互动机制,当供能系统运行面临风险时,可以协调调用用户资源,在充分调动用户积极性的同时,提高示范园区供能的可靠性。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互动机制,使得工商业互动削减峰值负荷大于20%。 项目探索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条件下工业园区多参与主体的互动机制,作为方法、理论创新,融合多能协同优化技术,为工业园区综合能源与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可持续运行提供模式参考。 琶洲电子商务城,是广州“十三五”规划中建设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工程,该区域远期负荷密度甚至将会是世界上最拥挤繁忙的东京银座地区现负荷密度的2倍左右。为满足如此高负荷密度的电力需求,广州供电局在现有电网的基础上,计划建设1座220千伏变电站和1座110千伏变电站。 企业运营监控是广州供电局探索建设企业运营监控体系摸索出的另一条发展之路。通过运营监控中心和移动智能终端的结合使用,远距离监控使得让任何试图偷工减料等行为都能收入监管人员的眼中,从而得以规范与纠正。 放在以往,电网运营监控人员只能通过一线人员手工填报的台账来对巡视、抢修进行监测和评估,这高度依赖一线人员的自觉性和自控性。而广州供电局开展的互联网+现场作业项目,用技术手段将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管理人员可以与点多而面广的施工现场实现连接,实现“管到现场、管到人头”。 这种可观、可测的理念已推广到了广州供电局工地之上。在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入口,施工人员通过闸门时,摄像头自动识别人脸,数据传输到后台,云端后台自动进行数据匹配分析,匹配正确方可通过闸门。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内施工,部署的视频监控设备实时检测分析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若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视频监控则输出报警信息并抓拍违章情况。 这是穗能通公司研发的“智慧工地”平台其中的一个应用——对进出工地人员管理和安全帽监测,确保施工安全。这是广州供电局应用“云大物移智”技术在基建领域深化精益管理的特别样本。 “我们将‘云大物移智+BIM’等先进技术应用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引入新型工地精益管理理念模式,构建智慧工地云平台,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实时、动态采集、识别。”杨荣霞表示,目前,“智慧工地”平台已在广州500千伏楚庭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橄榄变电站、110千伏艺苑变电站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广州供电局确保了基建运营管控的持续运行,为管理人员对项目进度、安全生产、施工质量等提供了实时控制手段,提高了项目管理能力,促进决策科学化、最优化,推动基建领域工程的精益化、智能化管理。 结语 南方电网把“争创世界一流”具象划分成为了包括经营实力、财务绩效、运营管理、发展支持等四个维度在内的共18个具体指标。2017年,广州供电局在省级综合标杆一流评价指数为99.9,距离满分100的世界一流水平仅有一步之遥。 在电力供应持续偏紧,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的2018年,达标满分是一场攻坚战。在全力保障电力供应的基础上,持续升级供电服务,推动能源业务综合化是广州供电局面向未来,摸索出来的一条改革之路。 四十年上下求索,电力改革披荆斩棘,踏出了一条由追随到跨越之路。四十年筚路蓝缕,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浇灌电力工业由春华到秋实。 电力改革仍将继续深化,广州电网从投资体制改革到市场化改革,再到深化市场化改革,每一步力量的叠加,都推动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不断向前。 |
投稿联系人:黄主任 13701278405/010-83520967
新闻投稿咨询QQ:1565227076
投稿邮箱:grzx_zy@163.com
扫描上方的二维,关注更多电力最新资讯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电力信息化网的稿件,版权均归电力信息化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www.cpite.cn